为调研四川省石棉县宫颈癌综合防控项目的完成情况与工作经验,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杨春霞教授带领学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与北京协和医学院乔友林教授团队于2025年7月21日前往四川省石棉县,开展了为期4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和科学调研活动。本次活动分别前往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卫生院、石棉县蟹螺藏族乡、石棉县妇幼保健院,与当地相关工作人员及当地居民开展访谈调研、座谈会、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的调研工作。 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提升了同学们对宫颈癌综合防控工作的认识, 也为推动低资源地区宫颈癌消除,提升我国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贡献了“华西智慧”与“华西力量”!
盛夏的兰州,黄河水奔腾不息,这座承载千年丝路文明的古城迎来了卫生检验领域的一场学术盛会。2025年7月24日上午,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专业委员会主办,甘肃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兰州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承办的“2025全国卫生检验学术交流大会暨卫生检验领域技术与能力双重提升培训”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齐聚一堂,围绕“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主题,共话卫生检验事业发展大计。 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侯云德院士进行视频发言。他表示,卫生检验事业在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强调在当前“健康中国2030”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卫生检验工作者要勇担使命,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标准制定等方面持续发力。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裴晓方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卫生检验事业需要产学研用各界的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服务国家公共卫生事业。 在为期两天的大会中,与会代表围绕多个热点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主会场报告聚焦卫生检验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政策导向,来自国家卫健委、中国疾控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和政策解读。分论坛设置更是丰富多彩,既有针对病原微生物检测与预警的专业研讨,也有关于理化检验新技术的深入探讨,更关注方兴未艾的虚拟仿真和AI技术在卫生检验中的应用。各主题环节均由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报告分享,并设置了圆桌论坛,参会人员就行业热点问题进行更深入细致的交流探讨。此外,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及常委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专业委员会党小组、甘肃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工党支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检验与检疫系党支部的联合党建活动也同期举行。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会特别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不仅专设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经验分享与交流模块,还设置了青年学者论文交流专场,为年轻科研人员搭建展示平台;同时安排了演讲和表达能力提升工作坊,邀请知名专家和业内前辈现场指导,帮助青年学者提升学术表达能力。这些创新举措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此次大会是一场深度与广度兼具的学术交流活动,有助于促进卫生检验事业的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上,卫生检验事业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也必将为推进“健康中国2030”战略贡献更大的力量。
近日,四川大学公布了2024年研究生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我院两个成果荣获奖项。 两项成果的获奖展示了我院在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最新成效,体现了我院在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上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
7月15日,我院组织召开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与科研诚信宣讲会。全院各科室、学系(中心)负责人等30余名同志参会。会上,学科建设部详细说明了2025年度省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要求,对科研失信典型案例深入剖析,阐释科研规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科研诚信“红线”意识。会议强调,全院职工必须坚决杜绝论文买卖、项目代写等违法违规行为,以零容忍态度维护科研净土,守护学术生命线与学院科研声誉。
为深化产学研政协同创新机制,搭建科研人员与监管部门的直通桥梁,2025年7月11日,我院特邀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三位资深专家莅临指导,成功举办"医疗器械创新成果转化路径与政策解读"专题培训会。本次会议旨在帮助科研团队系统掌握医疗器械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全链条转化路径,破解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政策瓶颈。 本次培训会通过政策宣贯、案例剖析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升了我院科研人员的成果转化能力。与会者纷纷表示,专家指导为后续项目转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我院将持续深化与监管部门的合作,加快推动医疗器械成果落地应用。
2025年7月11日至12日,由四川省抗癌协会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承办的四川省抗癌协会第六次肿瘤护理学术会议暨医防融合视角下重点慢病全程管理关键技术培训班在成都举办。 大会会议以“医防融合·全程赋能,探索肿瘤健康管理新路径”为主题,深入探讨了肿瘤全程管理质量提升及循证实践等关键议题,共同提升我省在肿瘤护理领域的学术水平与临床实践。
7月14日,2025年国家级职业病诊疗康复人才培训项目在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正式启动。本次培训有全省21个市州、57个区县的84名学员参与,涵盖职业病诊疗、职业健康检查及尘肺病康复等领域。 作为国家层面重点推动的紧缺人才培养项目,本次培训紧密围绕最新发布的职业病目录,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内容全面覆盖尘肺病、职业中毒等重点职业病种的规范化诊疗路径和康复干预策略,旨在显著提升学员在职业病防治领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服务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广大职业病患者。
7月9日,四川大学健康与医疗保障微专业建设启动会在院召开。我院教学培训部、医保办公室、微专业授课团队,以及成都市医保事务中心、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西医院、华西口腔医院有关代表参加。 院有关领导回顾了我院在医保领域进行的研究历程,强调该微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微专业负责人介绍了建设背景及运行情况。成都市医保事务中心、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建单位代表先后发言,对微专业建设表示支持。授课团队介绍了“核保与理赔”“保险精算” 等课程内容。卫生政策与管理学系有关负责人对专业发展表达了信心。 本次会议明确了建设方向,为后续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近日,我院卫生检验与检疫学系汪川教授团队在医学领域权威期刊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中科院1区TOP,IF:10.6)上在线发表了题为“Oxidative stress and inflammation mediat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cadmium exposure on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prediabetes”的研究论文。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新的证据表明,环境毒物(如金属镉)在代谢脆弱人群中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但现有研究中镉对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死亡风险影响的结论仍不一致,且内在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概述 基于此,汪川课题组提出科学假设:镉对糖尿病患者的毒性效应,可能由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这两个核心病理过程所介导。为此,该团队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限制性立方样条、因果中介分析、Fine&Gray亚分布风险模型等方法验证假设,探究了镉暴露与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全因、心血管和癌症死亡风险的关联。同时系统性地检验了9种氧化应激和炎症生物标志物的中介作用。 分析结果表明,较高的血镉水平与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全因(HR:2.17;95% CI:1.69–2.79)、心血管疾病(HR:2.06;95% CI:1.41–3.02)以及癌症(HR:2.38;95% CI:1.47–3.85)死亡风险增加有关,且无明显安全阈值。以血尿酸、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等为代表的多个氧化应激与炎症相关生物标志物,介导了镉暴露与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和癌症死亡风险的关联。研究结果提示这些标志物所代表的病理通路,可能在镉暴露与死亡风险的关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研究价值 这些发现为深入理解环境因素对糖尿病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提供了新的流行病学证据,也为探索针对该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新靶点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参考。 作者信息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汪川教授为论文的唯一通讯作者,我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刘景旗、2023级博士研究生陈科瀚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论文第一完成单位为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
近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公布重点实验室优化重整结果,我院牵头建设的“主动健康与食品营养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以及参与共建的“口岸疫病疫情监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均顺利通过评审。这标志着我院在高能级科技平台建设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主动健康与食品营养安全实验室”聚焦主动健康与食品营养领域,致力于探索食品营养与健康干预机制,构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为公众提供科学健康饮食指导,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口岸疫病疫情监测实验室”专注于口岸公共卫生安全,开展传染病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开发快速精准的病原体检测方法,并建立口岸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体系,提升口岸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
近日,我院举办2025级技师规培生入训教育。超声医学科、放射科、检验科室12名规培生及相关职能部门参加。本次规培通过医院整体介绍、感控培训、心理健康指导及安全生产知识,帮助新入训技师全面了解医院,快速适应岗位,提升专业素养,为其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为医院发展贡献力量。
近期,我院成功举办新晋研究生导师培训会,旨在帮助新晋导师全面了解研究生培养流程和管理规范,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2025年全体新晋研究生导师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围绕招生、培养、授位三大环节开展系统培训,并设置了互动答疑环节,就招生分配、培养管理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参训导师纷纷表示收获良多。 本次培训通过政策解读与经验分享,为新晋导师搭建了沟通平台,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为提升西部地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总结探讨我省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成就、挑战与机遇,我院于2025年6月26日在四川大学志德堂举办“扎根西部 卓越为民: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研讨会”。会议由常务副院长潘杰教授主持,四川大学、西南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成都医学院相关部门和学院领导、学科专家参会。会议围绕西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展开讨论,对助力西部地区公共卫生建设,培养卓越为民的公共卫生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6月25日,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成功举办“卓越 为民”讲坛第三十三期。本期讲坛以“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 A Growing Threat to Modern Medicine and Global Health”为主题,特邀夏威夷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鲁元安教授担任主讲嘉宾。讲坛活动在第七教学楼(志德堂)108会议室举行,常务副院长潘杰教授进行主持。 鲁元安教授介绍了抗菌药物耐药性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强调该现象是多重因素交织协同的作用结果,目前已对全球健康构成威胁。解读策略此外,鲁教授解读了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预防和控制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核心策略,为应对这一全球性难题提供行动框架和实践指引。 会后交流环节,鲁教授还特别分享了国际交流项目和平台的相关信息,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汲取前沿知识,拓宽学术视野。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